中新廣西網11月30日電(記者 楊志雄 黃艷梅)素有“百節之鄉”美稱的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自2008年啟動創建廣西優秀旅游縣工作以來,大力營造全民創優氛圍,不斷提升實施城市現代旅游服務功能。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融水縣深挖苗族系列坡會群文化,狠抓蘆笙、斗馬文化內涵提升,積極打造非物質文化旅游品牌,成為聚集商機吸引人氣的旅游熱點。
融水縣位于黔桂交界處,是全國成立時間最早、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有苗、瑤、侗、壯、水、漢等13個民族50多萬人,其中苗族人口21.26萬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42%。融水縣旅游資源總量豐富,類型多樣,景觀獨特,境內既有貝江秀麗的山水畫廓,元寶山、九萬山綺麗的山地風光,也有老君洞的仙風道骨,老子山的勝景佛光,更有濃郁的苗族風情和龍女溝、龍寶峽谷的動人傳說,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
中共融水縣委書記楊恩維介紹,融水縣確立“生態休閑,文化體驗”的旅游發展定位,重點打造‘一山(元寶山)’、‘一水(貝江)’、‘一城(縣城)’、‘一節(蘆笙斗馬節)’的旅游發展目標,目前正打造“民族體育公園、鯉魚巖民俗文化、西洞、古鼎龍潭、老君洞、老子山等景點一日游的環縣城旅游帶”,將城市風光、自然風光、民族風俗文化等旅游資源元素吸納并有機串聯,打造旅游大縣。
楊恩維介紹,融水縣是全國知名的“蘆笙斗馬之鄉”和“百節之鄉”,每年有各種大小民族節日、集會近百個,較大的有十多個。
其中,規模巨大、影響較大的苗族節日有過苗年、安太蘆笙節(農歷正月十三日)、香粉古龍坡會(農歷正月十六日)、滾貝熱伴節(農歷正月十一日)、安陲芒蒿節(農歷正月十七日)、洞頭花炮節(農歷二月初二日)、新禾節(農歷“六月六”)和斗馬節、拉鼓節、鬧魚節、百鳥衣節等。 其中,坡會是苗族最具地方特色的節日,是融水縣境內以苗族為主的各民族禳災祈福、鼓舞斗志、慶賀豐收、訪親探友、談情說愛、交流情感、愉悅身心的盛大民族節日。期間,四鄰八寨的鄉親們都會穿上民族盛裝,匯聚一堂,吹蘆笙踩堂、舞獅、斗馬、斗鳥玩趣、行歌坐妹。 據介紹,近年來,融水縣引進“融洲風情”重點項目,將構建形成一個集旅游接待、商務接待、民俗表演、休閑度假、餐飲娛樂、購物、住宿、生態住居為一體的大型苗族文化主題旅游接待區,該項目已基本完成一期開發工程,初具“苗族民俗特色配套商業”的規模。今年,融水縣還大手筆進行縣城民族化改造,計劃投入800萬元對主要街道建筑外觀立面進行民族風貌改造,并建設星級賓館。
11月26日,被宋朝著名詩人張孝祥稱為“天下第一真仙巖”的融水老君洞開門迎客。老君洞是全國道教圣地“三十六洞天”、融水舊八景之一,待修復工程完成后,還將按照國家4A景區的標準,整合縣城周邊現有旅游資源,把民族體育公園、鯉魚巖民俗文化、西洞、古鼎龍潭、老君洞、老子山等景點連接起來,形成可供游客瀏覽一日的環縣城旅游帶,成為推進融水“旅游名縣”建設的重要一環。
“融水縣利用豐富的民族文化生態旅游資源,以資源換產業,旅游產業發展已列為融水縣今后五年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楊恩維說,從2004年開始融水縣每年舉辦蘆笙斗馬節,2006年5月,融水“苗族系列坡會群”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貝江景區”已獲得國家4A級景區;老子山、香粉雨卜和四榮田頭苗寨景區已獲得國家3A級景區。
據悉,2011年,融水縣接待境內外游客120.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12億元。融水縣旅游發展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形成融合生態文化、民俗風情、休閑娛樂的融水特色旅游產業。全縣旅游接待國內游客達180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突破6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4%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