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從廣西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壩首向庫區放眼望去,綠色的水生植物一望無際,水生植物排列緊密看不到一點水面,整個庫區像鋪了一層綠色的毯子。蒙鳴明攝
珠江流域上游的廣西龍江河近日水生植物大面積爆發,龍江河長約十公里的河段(廣西河池市境內)被完全覆蓋,延綿的綠色水生植物把河流變成了“草地”。
中新網記者4月7日來到河池宜州市轄區的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從電站壩首向庫區放眼望去,綠色的水生植物一望無際,水生植物排列緊密看不到一點水面,整個庫區像鋪了一層綠色的毯子,幾艘漁船孤苦的困在水面,動彈不得。
拉浪水電站工作人員介紹,從今年2月初開始,水生植物就不斷出現,且每日劇增,如今上游十多公里的河段全被覆蓋。記者看到,一艘機械清潔船正在庫區作業,不斷打撈水生植物,然而剛剛清理出一點河面空隙,就立即被周圍涌過來的水生植物填滿。面對茫茫無盡的水生植物,這艘打撈船顯得杯水車薪。
據正在打撈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是宜州市環保局工作人員,打撈開始于3月19日。正值中午12時許,兩名打撈的工作人員停船下班。記者在岸邊看到,所打撈上岸的水生植物堆成小山,很多正在腐爛,發出陣陣惡臭。
在電站庫區一個回水灣,數艘漁船困在水生植物中無法動彈,一位七旬老嫗正在船艙內呆呆地望著河面。老嫗稱,其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面:“往年也有一些,但很少量,F在船都走不動!
記者當日下午來到河池宜州市環保局詢問拉浪水電站水生植物有關情況,該局辦公室人員稱負責人均不在單位,也沒有對此情況熟悉的人。在記者詢問環保局對此事件的相關通報時,該工作人員在反復電話請示局領導后,稱相關通報在宜州市委宣傳部,并告知記者應先到宣傳部報到才能采訪。
隨后記者來到中共宜州市委宣傳部,說明來意后,該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我們沒有此事件的通報,環保局是業務單位,應到環保局去了解。
而據龍江河下游的柳州市環保局通報,其3月5日接到河池市環保局通報,稱由于拉浪水電站水庫水體流動性差,上游氮磷等營養物質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水體富營養化加劇,造成拉浪水電站壩首3公里處至河池市金城江區東江鎮三江口河段水域已被大碎和水葫蘆植物覆蓋,覆蓋范圍長約10公里,跨度約0.5-1公里。河池環保局稱,經鑒定,覆蓋河面的水生植物種類絕大部分為大碎,為天南星科大碎屬的物種,僅少部分為水葫蘆。大碎為多年生浮水植物,繁殖迅速,喜高溫高濕,不耐寒,在靜止水體中,生長快,水流動對其生長不利。有發達的根系,直接從水體中吸收有害物質和過剩營養物質,可用來凈化水體。但快速繁殖后,覆蓋河道,對水生動植物及水質造成一定影響。
自接到上游環保部門通報后,柳州市環保局加密水質監測頻次,目前,兩地水質交接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柳州市境內水質未受影響。
2012年年初,河池市龍江河發現嚴重鎘污染,鎘濃度一度超標80倍,污染事件嚴重影響沿江居民和下游廣西柳州市370萬人的飲水安全。而發現鎘濃度超標的地方,正是拉浪水電站。
正是由于曾遭受過上游河流污染的嚴重威脅和影響,龍江的水生植物大面積爆發引發下游居民的普遍擔憂。在微博上,有關龍江水生植物爆發的帖子不斷被柳州網民轉發和評論,網民呼吁官方公開相關信息,并采取得力措施,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