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山倒海――欽州三娘灣海豚
百色起義紀念館全景
三江程陽橋畔喜迎賓 梁克川/攝
梧州騎樓城牌坊
北海潿洲島

加快跨越發展 建設旅游強區
7月3-4日,全區旅游發展大會在桂林召開。為了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關于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決定》,要求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加快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建設為重要途徑,創新機制,科學規劃,擴大開放,整合資源,打造品牌,把旅游產業培育成為我區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會議提出了我區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8項主要任務。同時,自治區政府還制訂了《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支持我區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
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主要任務
☆打造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完善旅游產業發展體系,全面推進旅游強區建設
☆促進旅游與文化的結合,增強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規劃科學引導,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優化配置旅游資源
☆優化發展環境,夯實旅游產業發展基礎
☆發揮關聯帶動作用,促進富民強桂新跨越
☆堅持依法治旅和依法興旅,促進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
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政策支持
☆財稅政策:加大自治區財政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力度,各級政府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重點旅游目的地發展;對新創建5A、4A旅游景區、五星級酒店、五星級鄉村旅游區等給予獎勵;大力支持和鼓勵通用航空發展高端觀光旅游;加大對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以旅游交通為重點,把重點景區(投資規模達1億元以上,景區資源等級達到四級以上)、通往3A級以上景區和四星級以上鄉村旅游區的公路建設優先列入自治區和市縣交通規劃。
☆投融資政策:支持創新適合旅游業的信貸產品和貸款擔保方式,改進旅游業的支付結算服務。推動旅游企業通過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推進改組改制和兼并重組;鼓勵保險資金支持我區優質旅游項目和旅游企業,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積極介入新興旅游業態;穩固擴大旅游保險覆蓋面。
☆土地政策:自治區優先保障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部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重大旅游項目用地需求,重點保障列入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的旅游項目用地。旅游景區以外的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共廁所、游客休憩站點、旅游停車場、景觀綠化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可按劃撥方式提供。對旅游項目用地符合單獨選址條件的可按單獨選址項目報批用地;規范發展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等;充分利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實施旅游產業用地差別化和精細化管理。
☆產業融合政策:大力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海洋、水利、地質、環保、氣象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加強旅游與其他發展規劃的銜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自治區各級新聞媒體將旅游宣傳作為重要內容。
☆旅游富民政策:大力扶持發展鄉村旅游,支持發展紅色旅游,加大旅游產業扶貧力度。從2013年至2017年,每年從自治區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支持發展鄉村旅游和紅色旅游。在石漠化片區扶貧攻堅中加大對旅游產業扶持力度和政策傾斜。
☆配套扶持政策:建立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建立北海銀灘、巴馬盤陽河等重點生態旅游資源保護補償機制。對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前期工作完備的重大旅游項目列入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享受相關政策扶持。對旅游飯店執行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電、用氣、用水價格。加快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建設,鼓勵旅游企業、高等院校引進一批國內外旅游高端策劃、經營管理等領軍人才。鼓勵職工利用帶薪休假外出旅游,促進旅游消費。
完善旅游產業發展體系 全面推進旅游強區建設
一、優化發展格局
全面構建“一個旅游龍頭、兩條旅游發展帶、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旅游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一個旅游龍頭,即以桂林為龍頭。將打造桂林國際旅游勝地作為我區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富民強桂的一項重要任務,舉全區之力,將桂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
兩條旅游發展帶,即重點建設“桂林-柳州-來賓-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南北旅游發展帶和“梧州、賀州-貴港、玉林-柳州、來賓-南寧-崇左、百色、河池”西江(東西)旅游發展帶。
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即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部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推動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加快與周邊區域在資源開發、產品建設、線路聯動、市場開拓、宣傳營銷、人才培養、開放交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構建大桂林國際旅游圈;加快北部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建設,打造首府休閑、養生、娛樂、健身旅游圈,努力將廣西北部灣建設成為開放度高、集聚力強、特色鮮明、服務一流、生態良好的中國-東盟旅游樞紐;以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建設為重點,依托自然環境、長壽生態、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優勢資源,將紅水河流域打造成為以養生度假、生態休閑、文化體驗為主體功能的國家生態旅游基地。
四大旅游集散地,即建設南寧、桂林、梧州、北海四大旅游集散地。分期分批創建一批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市、區)。整合全區旅游資源共同打造廣西旅游精品線路,形成發展合力。
二、打造旅游品牌
打造“天下風景,美在廣西”的整體形象品牌。培育桂林山水、濱海度假、長壽養生、邊關攬勝、民族風情、紅色福地等六大旅游品牌。加強旅游標準化體系和旅游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培育一批旅游基地品牌、旅游商品品牌和旅游服務品牌。實施鄉村旅游品牌工程,建設一批旅游特色村鎮和特色鄉村旅游區。
三、開發特色精品
以創建5A級景區為抓手,力促景區景點提檔升級,打造一批有區域影響力的景區景點;加快推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海潿洲島旅游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龍象谷國際旅游度假區、中越國際旅游合作區等重點旅游區域和重大旅游項目的建設,培育多種旅游新業態,優化提升全區旅游產品結構。
四、提升公共服務
實施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強化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廁所、旅游停車場、旅游導向系統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旅游保險、旅游緊急救援、旅游安全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加快網絡布局和工程推進,逐步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旅游信息化建設,實施“智慧旅游”工程,大力提升旅游管理、旅游服務和游客體驗的智能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