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8月,本報曾就熱門話題“十大火爐”排行榜做過報道,報道中提到南寧的“炎熱指數”較高,正好擠進前十。正在大家感慨南寧“熱”情高漲的時候,7月15日,中國氣象頻道官方微博@中國氣象又發布了內地“火爐”新排名,福州成為高溫王者,而南寧也因為1981年至2010年30年的年平均高溫日數達到19.5天排名第八。這份排名靠不靠譜?南寧究竟有多熱?我們邀請氣象專家一起來探討追問。
解讀篇
溫度高濕度大
南寧排第八名副其實
這份內地“十大火爐”排名是如何出爐的?南寧近年來的高溫天氣有何變化?本報記者通過近10年來南寧的高溫天氣進行分析,并解讀這份排名表。
放“榜”
時隔3年,南寧排名上升兩位
2010年,央視氣象節目主持人宋英杰的博文《40度并非預報禁區》中,宋英杰依據的是全國最近10年(2000年-2009年)高溫天總數列前十的大城市排名表,福州名列榜首,而南寧就排名第十。
2013年,中國氣象頻道官方微博@中國氣象發布了中國內地“火爐城市”的最新排名上,南寧從第十位升到第八位(詳見本版左側的內地“火爐城市”新排名)。
3年時間,這個排名的飛躍讓南寧人感慨,雖然南寧夏日悠長,一到夏天熱浪滾滾,但是真的已經熱到全國排名第八了嗎?
對“榜”
最近十年,年均高溫日數過19天
南寧市氣象局資料顯示,近31年來南寧市35℃以上的高溫天氣年平均為17.5天,近10年來南寧市35℃以上的高溫天氣年平均為19.1天。
而近十年具體觀測記錄顯示,南寧市鳳嶺氣象觀測站共出現35℃以上高溫天數共為169天,平均每年17天左右,極端最高氣溫達38.9℃(具體數據見本版《南寧市區近十年高溫天數》)。今年南寧市僅出現3天35℃以上的高溫天氣,較歷年同期偏少。
不過從歷史統計來看,南寧大部分高溫天氣都是剛過35℃的“及格線”,即使有37℃、38℃的情況也為數不多。2005年7月19日氣溫達到38.9℃已是近10年最高紀錄,1958年5月9日在南寧創下的40.4℃的極端最高氣溫至今仍未獲得突破。
讀“榜”
高溫高濕讓南寧人很難受
“既然是由權威部門公布出來的排名,勢必是嚴格計算出來的。”南寧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梁岱云認為,如果單從高溫值及高溫天數來說,相對于處于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地區,南寧還不算太熱。“不過,南寧市近30年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7%,溫度與相對濕度對人體舒適度影響很大,當最低氣溫在27℃以上、最高溫度在35℃以上時,空氣相對濕度就會升高,這種天氣令人最難忍受。”
梁岱云進一步解釋,南寧屬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夏季不可避免是一個高溫高濕的季節,日高溫大部分在32℃-35℃之間,濕度大部分在80%以上。也正是由于高溫高濕,人體感覺特別悶熱,所以就“炎熱指數”而言,理論上來說是偏高的。
本報四問南寧高溫
追問篇
很多網友調侃說,南寧一到夏季就自動進入“桑拿模式”。南寧是不是真有這么熱?本報記者選取了市民最關注的四個天氣熱點問題請專家分析。
一問體感
為何感覺南寧越來越熱?
713.5萬人,這是南寧市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南寧市的戶籍人口數。龐大的數字后面,是越來越多的空調、汽車以及房屋的數量。這也意味著更多溫室氣體的排放。
7月16日,本報記者來到某小區一幢12層高的樓下一數,僅其中一個單元24戶中就有21戶裝了空調。個別單元的空調配備率還達到了100%,不少家庭配備的空調還達到了一臺以上。
西鄉塘區某家電銷售連鎖店的店員透露,今年4月至6月,該店13個品牌的空調銷量達到了1408臺。“平均一年下來,我們每個月可以賣出180臺空調。”
近年來,南寧市民對于購車的熱情不減。記者從某汽車4S店市場部了解到,去年全南寧市新增加的汽車達到了9.3萬輛。截至今年3月31日,南寧市國稅局車購稅分局累計辦理納稅申報車輛達到了24414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89輛。
二問原因
樹木消失是否影響氣溫?
南寧為何越來越熱,還有網友把原因歸結于樹木的消失。樹木消失真的會影響氣溫嗎?本報記者用溫度計進行了實地測量。
記者首先對南寧市一些受道路改建而移走樹木的路段進行測量,16日中午1時許,在民主路南寧市工人文化宮門前,整條馬路在陽光的炙烤下散發著熱氣。記者將溫度計暴曬在陽光下10分鐘,發現測到的溫度為48.5℃。
隨后記者來到南寧市建政路,該路段并未受到道路改建的影響,馬路兩旁是挺拔的大樹,茂密的枝干相互交叉。記者同樣將溫度計暴曬在陽光下10分鐘,測量到的溫度為36℃。如此一對比,兩條道路的溫度相差了12.5℃。
“有點影響,但不算大。”有著幾十年氣象部門工作經驗的老專家黃先生認為,這些被移除樹木的街道相對分散,小范圍的移除樹木的確會讓局部地區溫度升高,但不足以對南寧市的大環境造成影響。
不管樹木消失是否會引起城市大環境的變化,但林業專家認為,綠色是城市之“肺”,成片樹蔭下的氣溫比草坪綠地氣溫低5℃左右。
三問地點
南寧什么地方最熱?
南寧市最熱的地方不是在市區,卻是在周邊縣份。
根據南寧市氣象臺統計的數據顯示,南寧市最熱的地方出現在武鳴縣,近十年共出現390天35℃以上高溫,平均每年39天,近十年極端最高氣溫達40.0℃。而緊挨著武鳴縣的上林縣,卻相對較涼爽一些,近十年共出現163天35℃以上高溫。梁岱云分析說,這是由于武鳴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南寧市區由于人為因素影響更大,我們沒有辦法細致區分出哪里最熱。”梁岱云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越是高樓大廈林立的片區氣溫越高,此外,太陽直射猛烈的地方,氣溫也會高些,也就顯得熱些。
四問福利
高溫下作業能停工休假嗎?
高溫天氣,戶外工作者能停工休假嗎?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關系科科長黃志懷表示,目前勞動部門對于防暑降溫措施還是有相關規定的。
根據桂人社發[2011]114號文件規定,實施高溫津貼后,用人單位仍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積極采取其他防暑降溫措施,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嚴格控制加班加點,減少高溫時段作業;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也不能因實施高溫津貼而降低勞動者工資。
此外,2012年6月29日國家制定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中也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對話篇
什么時候發高溫預警?
“體感溫度”、“高溫預警”……這些氣象術語讓一般老百姓感到生疏。16日,本報記者(以下簡稱“記”)對話南寧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梁岱云(以下簡稱“梁”),聽聽氣象專家的“白話”解說。
記:氣象預報中的氣溫是如何測出的?
梁:我們所說的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即在地面觀測場草地上1.5米處的百葉箱觀測到的空氣溫度,這是一天里穩定的氣溫表示。
記:什么是“體感溫度”?
梁:由于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城市中人們所處的地方及位置不同,比如泊油馬路或水泥馬路上無樹木或房屋遮擋狀態下,由于地面的吸熱能力高,致使地面的溫度遠遠大于我們觀測到的大氣溫度,身處其中的人感覺就更加炎熱。而這個“體感溫度”是變化的,因人因地不同。
記:什么時候發高溫預警?
梁:南寧市高溫預警信號共分為黃色、橙色和紅色三類。高溫預警信號,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根據當天的空氣溫度是否超過35℃及以上向社會公眾發布的高溫預警信息。
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含義:天氣悶熱。它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
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含義:天氣炎熱。它的標準是未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含義:天氣酷熱。它的標準是未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高溫藍色預警是最低程度的高溫預警,高溫藍色預警信號,是有關氣象臺(當天)可預見氣溫將上升至“黃色”或更高的區域,而提前發出的預警,讓平民百姓有較多時間做必要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