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旅行社 旅游攻略 之百色旅游- 山水間的雙重節奏城市
http://www.casavino.cn/line/guangxi/gaungxi/baise.html
百色市,位于廣西西部!鞍偕庇蓧颜Z中的原始村落“博澀寨”的名稱而來,意為洗衣服的地方;百色地形圖如一只展翅高飛的天鵝,所以也被稱為“鵝城”。百色古為百越之地。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設廳制,設百色廳,次年建城,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光緒元年( 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升百色廳為百色直隸廳。 民國元年(1912年),改百色直隸廳為百色府。
百色地處廣西與云南、貴州三省交界之地,又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在陸路交通欠發達的時期,曾憑借右江黃金水道的優勢,成為一座商貿發達的城鎮。清末民初,一度淪為云、貴的鴉片集散中心。1929年12月,鄧小平、張云逸等發動和領導了百色起義,后創建右江革命根據地。百色由此聞名中外。

百色大菜市上的一位壯族阿婆
移民城市移植的休閑化生活
百色市區的一個菜市場邊,裹著頭巾的壯族阿婆,靜靜守候著裝滿香蔥和油菜的小攤,一條扁擔橫在一旁。記者問起小攤的情況,阿婆聽著普通話一臉茫然,停頓片刻,嘴里蹦出一串聽不懂的話語。很快,我們便結束了這猜謎般的交談。
百色市區依山傍水,面積不大,語言卻十分駁雜。過去百色有城墻,城墻內主要說官話(桂柳話),西城外說壯話,東城外解放街盛行的則是粵語與當地土話結合形成的白話!罢Z言的融合足以體現百色‘移民’城市的性質。來自廣東、四川等地的外來人口,不僅帶來了白話和桂柳話,也帶來了休閑的生活方式。”百色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高九江說。
右江與澄碧河在市區東南角匯合,江濱路一帶氣候宜人,成了當地人最熱衷的休閑場所。這里是釣魚愛好者的聚點。不少人連魚餌也懶得放,直接把綴滿掛鉤的繩索拋進江里,過段時間再奮力扯向空中。韋明月說:“這種大海撈針的‘鉤魚’方法,偶爾也能鉤到魚,當然有時也可能鉤出垃圾。來這里,主要為了打發時間!
原籍松花江的莫先生講求的卻是實用,順著河沿下個魚網,傍晚回家時起網,通常都能收獲幾條不小的羅非魚。他喜歡講述自己先輩移民到這座西南邊陲城市的故事――日本侵略東北時逃難去了南京,解放后父親被打成“右派”,自己跟著母親輾轉來了百色。

大菜市上賣水煙筒的攤販
江濱路時常能碰到一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他們蹲在岸邊發呆,有時則興致高昂地圍觀江上撒網捕魚的木船。攢在一起打牌是街頭巷尾極常見的場景,攤販馮清說:“打牌往往能持續一下午,癮重的晚飯后還要繼續進行,甚至連生意也不顧了!
晚上,市區森林公園聚集著大批唱歌跳舞的人,交誼舞、健身操和露天的卡拉OK,通俗唱法、民族唱法都有。而在江濱公園一帶,晚上還有老年人自發唱山歌,用的是壯語,很難聽懂,年輕人戲稱為“唱天書”。百色的基督教堂,門面低矮,白天并不起眼,而晚上唱起贊美詩來,同樣很有人氣。作為四川人重要休閑方式的茶館,來到百色后,與四川話一樣得到了改造,來客除了喝茶,還要把喝酒、吃飯等有助轟托氛圍的活動捎帶其中。
解放街上的會館與騎樓
解放街(舊稱“大街”)是百色保存完整的一條老街,代表著外來商貿業(以廣東為主)的影響。鄧小平等人曾籌劃和指揮百色起義的粵東會館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建筑,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比百色的建城史還早。在這個裝飾極為講究的三進兩廊式建筑群里,廣東佛山的琉璃陶塑、粵劇人物彩雕都能見到。會館里有塊“東漸西被”扁額,最能反映廣東商人的雄心――廣東文化逐漸向廣西滲透直至覆蓋。

羅生福說:“百色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商貿活動中的重要位置。百色地處兩廣與云、貴的交界處,在陸路不便的明末清初,右江的水路交通發達,上連云貴,下通廣州直至香港。廣東商人從水路來到百色后,去云、貴還有一段路程,于是就選擇了百色城作為中轉地!背艘幠W畲蟮幕洊|會館,由各地商會建造的福建、江西、兩湖、云南等會館還有十多處,成為各地商人聚會和洽談生意的主要場所。
清末民初,百色是云、貴及右江地區鴉片貿易的主要集散地和重要通道。到20世紀20年代,城內有數千人經營鴉片,“煙土稅當時排在廣西稅收的第一位,個別年份禁煙罰金占廣西地方收入的半數以上”。
商貿的繁榮同樣體現在解放街鱗次櫛比的騎樓上。樓上住人,樓下是跨馬路的連廊和商鋪,可避雨防曬,非常契合嶺南的氣候。羅生福聽當地老人說,“解放前,這一帶曾有許多妓院,在河邊排成一排,妓女叫什么‘紅牡丹’、‘玫瑰’的都有”。
現在,解放街仍是百色市最繁華的商貿街,騎樓底層深闊的鋪面特別適合家電與服飾經營。但深入到騎樓里面,就能察覺到一股古舊的氣息。街道里有家運輸公司的旅社,價目表上的字體仿佛仍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普通單人間,10元”、“席夢思雙人間,25元”。黃群英在這家旅社當了18年的服務員:“這么多年了,價格基本沒變過。二、三樓每層都有十幾間房,但自帶廁所的只有幾間,別人一打聽用的還是公共廁所和淋浴間,就沒興趣了。”不過,也有個別老住戶,就是沖著只有一張床的單人間來的,“一天只需10塊錢,常年住下來也不比租房貴”。
老騎樓下水道不通,成了影響旅社生意的先天障礙。為了吸引客人,她們把部分房間裝上了電視,換了大床墊,可是找上門來的往往是因招牌上帶有“運輸公司”字樣而來聯系運輸車輛的!膀T樓可能適合開商鋪,但不適合開旅舍。不過,我們這里在拍電影的人眼中是有吸引力的,不需要做太多布置,場景就直接回到了80年代!秉S群英說。
市井速寫
大菜市上與香港隱秘關聯的老黃歷
百色市區白天的繁華首推民生街“大菜市”。成立20多年來,這個市場在人們心中的“中心”位置及熱鬧的市集場面一直沒變。
說是菜市,市場上買賣的東西卻十分繁雜。每天一大早,水果攤、蔬菜攤、小吃攤以及活禽攤開始聚集。賣煙筒的、賣老皇歷的,還有一筐筐賣活的菜蛇的,都能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還有許多住在城郊山村的人,挑上一籮筐野菜,或者摩托上載著兩竹筐雞鴨鵝,一路趕來。

發達的水路交通曾使百色成為連通兩廣與云貴的商貿重鎮
馮清是位賣老黃歷的攤主,在她的小攤上,香港幾大占卜師的書最為暢銷。在百色歷史上,因右江便捷的水運,曾將云、貴與廣州直至香港連在一起;如今,在高速公路時代來臨之際,右江的水運功基本終結。于是,這些香港舶來的老黃歷,似乎成了百色與香港的歷史關聯的隱性延續。
和馮清的攤位一樣,這條街上的固定攤販,都有巨大的遮陽棚常年遮蓋著。馮清說:“百色的天氣經常走極端,一會兒炎陽高照,一會兒大雨傾盆。這些遮陽棚雖然簡易了些, 避雨防曬的功能卻和解放街上的騎樓一樣!彼踔劣X得,最早發明嶺南騎樓的工匠,很可能就是從攤販們的遮陽棚上得到了靈感。
記者手記
山水賦予的雙重城市節奏
紅色遺跡
百色市依山傍水。水給當地帶來了非常休閑的氛圍,人們趿拉著拖鞋在江濱路上溜達,面對碧澄的江水,內心最大的感受就是時間的悠裕。當地媒體人洪泉則覺得,“山城”應是百色的另一張名片。百色城區不大,但受地形限制,每走一段就能遇到一段坡道,爬坡的吃力,又讓這里的生活節奏變得緊促起來。
速度生猛又能見縫插針的摩托車是百色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遇到小坡,油門一擰,嗖地一下就上去了。傍晚時分,不少人忙著去公園、飯館、商場,蜂擁的摩托車便成了街上的主力軍,連汽車也得避讓三分。白天,一輛輛摩托車堆積在路邊。先來者搶占了停車位,后來的只能想辦法“見縫插針”,常常擠滿了人行步道。如果遇到商場開業燃放鞭炮,或者個別摩托車倒地,裝有高科技報警裝置的車堆里立刻“嘰哩哇啦”響成一片,成了刺耳的城市嘩音。
既快又慢,這應該是山水賦予百色的雙重節奏。

站在東北郊迎龍山上的“百色起義紀念館”前看百色市區全景

紀念館內,游客在一幅革命歷史壁畫前休息
隱沒的“紅禮堂”與清風樓
今年12月11日,是百色起義82周年紀念日,百色市在南(寧)百(色)高速公路的出口位置,立了一個與起義有關的紀念雕塑。“百色起義”對于百色人來說,的確稱得上一種驕傲。向普通游客開放的景點就有不少,原有包括紅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革命烈士紀念碑、百色起義紀念館在內的“老三篇”。2009年,為紀念百色起義80周年又在“老三篇”的基礎上打造了“新三篇”――百色起義英雄雕塑園、鄧小平手跡碑林和右江里的“小平號”游船。除了粵東會館,其他都是人工造設。

八一希望小學內鍛煉身體的小學生
實際上,百色市區并不缺既老又與百色起義相關的遺跡,平時因為與現實生活離得太近,而被大家熟視無睹,但一旦提起它們的典故,無論老少皆能一一細說。在中山一路,百色中學和八一希望小學是兩所百年老校。百色中學前院的一座老建筑,現在搭滿了正在維修的腳手架,該校的學生都習慣稱其為“紅禮堂”。初二的方斯怡早就知道當年鄧小平在這里辦過講習所,“前幾年,它中間的走廊是學生出入校園的捷徑,兩邊房子也是學校舞蹈隊的教室。后來被列入了‘危房’,和我們才慢慢疏遠了”。

八一希望小學內的紅七軍軍部舊址――清風樓
八一希望小學中的清風樓與院里的許多古樹一樣歷史久遠。它曾是國民黨的縣府。百色起義時,紅七軍的政治部以及《右江日報》的編輯部都設在清風樓里。晚上學生放學后,院內一片清靜,和一墻之隔的紛亂街道形成鮮明對比,學校的前任校長龍明康就經常來這里散心。清風樓列為文物之前,龍明康曾在二樓辦過工,“那時樓上經常有麻雀叫,捉麻雀成了最深刻的記憶”。學校院里除了高大的小葉榕,還有幾棵扁桃樹,現在每年還會往下掉果子,“學生從來不去撿著吃,因為扁桃太酸了。雖說是‘前人種果后人吃’,但在這個學校院里是并不適用的”。據南寧旅行社了解由于校區太小,市里也想把它辟出來作為紅色旅游地,學校正在著手往城南搬遷。
更多關于廣西旅游 紅色旅游 百色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