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旅客數量不斷增長與景區接待能力有限之間的矛盾?近年來,很多旅游勝地都面臨這一問題,也各有解決之道。正在積極申遺的廈門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近日提出,擬對上島游客實行總量控制,同時將面向全國實行網上預約票,推行“一票制”。
在春節黃金周期間,廈門鼓浪嶼景區迎來了27.51萬人次的客流,峰值達到一天7萬人次。與鼓浪嶼一樣,春節期間國內很多知名景區都出現了高密度的車流、人流,給游客們心里添了不少“堵”。
據廣西旅行社了解,這座1.78平方公里的小島平時就處于嚴重“超載”的狀態,尤其是2010年福廈高鐵開通以來,日平均接待游客近2萬人。專家論證,鼓浪嶼每天接待 1.5萬人左右時是最佳狀態,超過4萬人就偏多了,如果達到甚至超過8萬到10萬人,將會破壞鼓浪嶼的生態環境,造成安全隱患。
在此背景下,限制客流的做法逐漸被認可。盡管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從客觀來看,這對加強景區生態、人文環境保護,提升游客滿意度、舒適度也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嘗試。
如果限制客流,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商業。但也有從業者贊成此舉。鼓浪嶼一位家庭旅館經營者說,他們的客人來鼓浪嶼追求的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閑適浪漫,所以保持鼓浪嶼的旅游品質非常重要。
而從保護景區自然、人文環境的角度來看,保持風景名勝區適當的游客承載量,提高自然資源自我修復能力,不僅是我們的社會責任,更是道德責任。
如何對客流進行合理疏導?一些旅游熱門景區利用價格杠桿、提高門票價格來限制進園人數,雖然短時間內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卻遭人詬病。因此,旅游熱門景區在考慮限制客流時,不妨多從景區規劃、服務管理等方面入手。杭州西湖的經驗可為借鑒。西湖景區的管理者發現,解決景區“超載”可以從空間與時間兩方面來考量,時間上是重點關注黃金周等節假日,空間主要是冷門與熱門景點如何均衡發展。為此,他們采取了分流的辦法,在人流少的景點努力做精品,增加其文化含量,完善配套設施,不斷提升對游客的吸引力。
景區在限制客流的同時,也應當考慮游客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服務措施。由于景區和游客間的信息不對稱,往往會使那些千里迢迢專程前來賞景的游客吃個“閉門羹”。因此,景區不妨在媒體上公布當前狀況,并與相關旅行社協調配合,有效地疏導游客,盡量減少游客的排隊時間,讓人們能夠早做出行安排,合理選擇游覽時間。
其實,在網絡大眾化和信息處理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名勝景區完全可以提供網上訂票等業務服務功能,以避免遠方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返。通過打造景區網上服務平臺,游客可以利用網絡即時獲知準備前往景區的游客數量、交通住宿等信息,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程。例如,鼓浪嶼計劃采取全國網上預約訂票的辦法,每天定額銷售一定數量的票。如果當天網上售票已經達到定額,就停止銷售當天的票,轉而預售次日的票。通過這些并不復雜的技術,游客就不會在限流的景區門前“望門興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