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旅行社,馬爾代夫旅游,哭泣的“旅游天堂”。如果英國旅游雜志《康泰納仕旅行者》評選2012年“世界第一島嶼旅游目的地”,去年的當選者馬爾代夫,今年是否還能夠當選?答案有大大的疑問。

如果當下讀到馬爾代夫“旅游天堂”、“印度洋上人間最后的樂園”的介紹,人們是否會百般滋味上心頭?因為這一“天堂”也面臨著平凡人間之事,存在著暴力沖突可能擴大與未來不可預測的風險。
可知的是,這一曾經擁有“旅游天堂”美譽的島國,目前卻被暴力“玷污”。本月8日,已辭職的前總統納西德突然聲稱遭遇武力逼宮,并與數千名支持者在馬累集會示威。隨后,示威沖突演變成騷亂,暴力事件蔓延到了第二大城市阿杜等地所處島嶼。據悉,幾座島上的18個警務站和數目不明的法院和警車被毀壞。9日,軍隊進入阿杜維持秩序,以確保游客集散中心之一甘島機場的安全。10日,納西德再次發動支持者上街示威,呼吁投票決定政權未來。
雖然只有少量游客取消行程,并且首都馬累對大多數游客而言只是一個中轉站。然而,如果當地動蕩范圍持續擴大,并逐漸向旅游景點靠近。那么,該國的旅游業“遇冷”就會成為遲早的事實。目前,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已向本國游客發布了旅行建議或安全提醒。
同時,暴力事件對當地聲譽的損害,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彌補。“暴力玷污了我們的形象。我們簡直成了又一個充斥街頭暴力的中東國家,外國游客可能避而遠之。”馬爾代夫旅游業協會秘書長易卜拉欣表示。
一方面,關于政局動蕩的負面報道會使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因為他們必然會選擇一個局勢穩定、未來收益更具預期性的地方投資,而不會選擇局勢充滿變數的馬爾代夫。另一方面,正如易卜拉欣所說,“游客可以去其他地方度假,他們沒必要非來這里不可!甭糜问袌鲋杏袩o數可替代的選擇。對于如今安全系數并不高的馬爾代夫,人們必然會“三思而后行”。
數據顯示,2011年大約有85萬游客到馬爾代夫旅游。旅游業為馬爾代夫帶來了超過60%的外匯收入,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3,是該國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如今,政治危機與暴力事件,卻可能給這一印度洋島國帶來現實與未來不可預測的打擊。盡快使當地恢復穩定,才能把對旅游業的打擊降到最低,讓“旅游天堂”不再哭泣。





